N
新闻动态
ews

联系电话

010-67776838

詹启敏院士:精准医学发展的需求和内涵

    56-7日,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肿瘤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中国上海举行。梅斯医学作为特约媒体参与了本次盛会。

      本届大会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对我国的精准医学事业做了题为《精准医学发展的需求和内涵》的精彩演讲。
                             

    2015年奥巴马提出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以来,“精准医学”得到了国内外医药界关注和热议。

      对于精准医学的定义,詹启敏院士指出: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

    为何推动精准医学?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生物芯片、蛋白质技术发展带来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其次是分子影像、手术导航和微创技术等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再次是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这些都促使了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310万例,年死亡人数220万;心脑血管疾病年死亡300多万,高血压患者2.6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慢性肾病患者1-1.2亿;老年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等高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8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8000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500多万,人数居世界第二;突发性感染病如SARS、禽流感等还时不时给百姓生活带来威胁……

    在演讲中,詹启敏院士以糖尿病为例介绍了为何要开展精准医学。据目前国外的研究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的临床发展过程是多样性的:50%患者伴随血脂高,50%的患者伴随高血压,25%的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20%的患者出现糖尿病足,还有患者伴随有脂肪肝或出现神经系统病变。然而,目前的治疗结果如何呢?部分人经降糖治疗效果好,而部分人却效果不好,尤其是血管病变情况经常与降糖治疗的效果不一致。因此,糖尿病临床表现、发展的多样性需要“精准诊断”,而治疗的差异性需要“精准治疗”。

    詹启敏院士还指出精准医学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内涵和目标,是循证医学新的历史要求,是实现4P医学的重要手段。精准医学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医院和社区是精准医学发展的主战场;

    2、医生是临床决策的主体;

    3、精准医学为医生决策提供精准的手段和依据;

    4、精准医学对医学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5、精准医学需要大样本和大数据支撑;

    6、精准医学发展需要产学研政的合力。

    不过,中国开展精准医学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重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对医改科技支撑亟待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统筹规划协调和投入机制亟待完善,新型诊疗技术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尽力克服。

    因此,中国精准医疗的重点任务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2016-2020:组织实施“中国精准医学”科技专项,重点开展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出生缺陷和罕见病的精准防治治疗;加强创新能力、监管法规、保障体系建设;

    2021-2030年:在已建 “中国精准医学”研究体系基础上,扩展到其他重要疾病领域。

    未来,我国精准医学的重点研究任务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精准防控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针对高发区前瞻性人群及易感人群等,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个体化综合预防模式。第二,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通过发现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用于早期疾病的预警、筛查和诊断,指导治疗敏感性、疾病预后和转归。第三,分子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精准诊断,包括分子影像学成像、CT、超声的多模态图像融合、无创、微创精准诊断。第四,临床精准治疗。结合临床分子分型、个人全面信息、组学和影像学分析大数据的治疗方案,用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

    在肿瘤精准医学方面,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人群队列、生物样本库和信息学研究 

    1、建设大规模癌症患者、健康人群队列、高发区前瞻性人群队列及相关生物样本库;

    2、构建便于共享和数据交换的大型肿瘤数据库系统。 

    (二)精准防控技术及防控模式研究

    1、主要危险因素等环境暴露因素和个体内因调查及检测研究;

    2、高发现场、高危人群个体化预防的前瞻性研究;

    3、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个体化综合预防模式;

    (三)分子标志物发现

    1、分子水平:基因组、表观遗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等;

    2、防治环节:筛查、诊断、复发转移监测、疗效和安全性(及动态)评估等;

    3、数据挖掘:多组学大数据综合分析,识别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标志物和生物靶点

    (四)分子标志物应用

    1、早期标志物研究(筛查、早诊)

    2、诊断、分型标志物、预后、复发转移预测

    3、治疗敏感性监测标志物、生物治疗靶点识别研究

    (五)分子影像学和病理学的精确诊断

    1、分子影像学与分子病理学结合,精准筛选靶向治疗和精准监测肿瘤治疗疗效研究;

    2、恶性肿瘤符合参数的分子影像学成像设备研发

    3CTMRI、超声的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研究

    4、无创、微创精准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研究

    (六)临床精准治疗

    1、综合分子分型及个人全面信息的肿瘤治疗方案研究;

    2、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研究;

    3、基于大数据的合理用药研究

    詹院士在演讲中还介绍了肿瘤精准医学的重要支撑平台——生物样本库,并就生物样本库中样本标准和质量、临床信息、个人信息安全、伦理和法规、共享机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詹启敏院士最后总结到:精准医学是我国医学发展占领国际制高点的历史机遇。精准医学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对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方式、疾病的分类分型,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诊疗的规范、指南、标准有革命性的变化;同时推动一批新型的医学健康产业发展。
                        

    詹启敏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现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十一五”生物和医药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肿瘤转移)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学会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担任《中华肿瘤》和《科学通报》杂志副主编、担任《J Biol Chem》(美国)、《Carcinogenesis》(英国)、《Cancer Biol and Ther》(美国)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



首页

技术服务

产品与销售

技术支持

人力资源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康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电话:86-10-63038194 传真:86-10-63038194
京公网安备110105013330 京ICP备09059146号-1
药物安全性评价|药效学|动物模型-北京康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物临床前评价(药效学和安全评价)的服务,于2007年3月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GLP认证和国际AAALAC认证。 Keywords: 药物安全性评价 药效学 动物模型